【音像】《略论》46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十种不善业果报差别、依十不善业说十善业、业的种类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知道了如何判断业果轻重。那么造作十不善业后,将招感怎样的痛苦果报?如何避免遭受苦果?哪些善行蕴含安乐的力量? [原文]
【进度】《略论》41·共77课 【音像】《道次第》41课 【内容】皈依共同学处·下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知道了落实好“共同学处”的前四点,能帮助我时时安住于对三宝的皈依中。那么,皈依三宝有怎样的殊胜利益?这些利益对我的生命有何重要性?如何才能确保自己真正获得皈依的利益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40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皈依共同学处·上 通过上一课“各别学处”的内容,我知道了应如何恭敬佛法僧。三宝虽有各自的内涵,同时也是一体的。将三宝合为一体,我应落实哪些“共同学处”,才能时时安住在对三宝的皈依中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38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如何修习皈依之法功德、僧功德,知三宝差别,自誓皈依三宝,不皈依余处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知道佛陀具有圆满的功德。那么,法和僧的功德也如此殊胜吗?我是在认识三宝功德的基础上皈依的吗?依此检视,我获得皈依体了吗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37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知三宝功德·佛功德之意功德、事业功德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认识到皈依佛法僧三宝的内涵,以及恒常修习皈依的重要性,也了解到佛陀的身功德和语功德。那么,佛陀还有哪些功德?又有多么圆满殊胜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34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思惟傍生苦、思惟饿鬼苦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知道地狱苦极其惨烈,无法承受,决心确保自己不下地狱。那么,如果我堕为傍生、饿鬼,境况会怎样?我能承受吗?为确保不落入三恶趣,我做好准备了吗?什么是生命最安全的保险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32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思惟死期无定、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知道了要以“恶趣之因未灭,现上决定善因未修”之心念死,也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。那么,怎样才能真切地生起紧迫感,以勇猛精进之心修行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31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发何种念死心、修念死之法·思惟定死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知道了念死对修行和生命有着重要意义。那么,我要通过什么样的思惟,才能真切生起念死之心并形成力量,使之成为内心的主导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29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三士道建立原理、道前基础总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,我知道只要按《道次第》的引导,就能有次第、有系统地学修。那么三士道的施设是否适用于不同根机?结束道前基础的修学前检视自己:基础打牢了吗?对暇满人身和学佛机会有多珍视?对本论的依教奉行之心有多恳切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28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道次第引导之相,发菩提心正行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认识到下、中士道修学是进入上士道不可缺少的前行,以及对引发和成就菩提心的作用。那么根据本论的引导,如何修习上士道,才能圆满菩提心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27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道次第引导之相·上,发菩提心前行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知道《道次第》是围绕“一种发心、两大利益、三类设教”建构修行之路,那么,本论将如何引导我按三士道逐步成就菩提呢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25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思惟人身难得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认识到暇满人身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,必须有效使用,以此成就生命的最高价值。那么,如此宝贵的人身是怎么来的?能保持多久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24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认识到暇满人身是人生最大的资本。那么,我应如何有效投资人身宝呢?此身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巨大价值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21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未修中间 通过加行、正行、结行的修学,我知道通过座上修能将所学法义落实到心行并产生力量。那么如何让力量稳定延续?未修中间应做些什么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19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七支供之请转-法-轮支、请佛住世支、回向支,第六加行三事求加 通过七支供前四支的修学,我的心行得以逐步调整,并积累了广大的福德资粮。那么,如何迅速积累智慧资粮?并使所修功德增长无尽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18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加行修法·六加行之五·七支供之忏悔支、随喜支 通过礼敬支、供养支的修学,我知道了如何迅速积累广大资粮,培养助道顺缘。那么,如何彻底忏除业障、扫清障道违缘呢?忏悔后,如何使心快速转向善心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14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依止之法·加行依止法 通过前面的修学,我知道了作为弟子应时时忆念师长的功德和恩德,安住于对师长的信敬和感恩中。那么最好的报恩方式是什么?怎样做才是如法依止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13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依止法·意乐依止·念恩生敬 有些学人“视师如佛”后,会对师长心生敬畏。我有这样的心理吗?是否感到这份距离感给修学带来的影响?如何体会师长对我的恩德,由此生起归属感和亲近感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10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所依善知识之相·十德之后四德 通过上一课的修学,我知道学佛离不开善知识引领,以及善知识所应具备的自利功德。如果要引导他人,又该具备哪些素养? [原文]
【音像】《略论》第8课·共77课 【内容】说法轨则,完结时共作轨则 通过前面的修学,我知道了闻法应该远离的过失和应该具备的心态,只有这样,才能忠实地接受法,于法受益。那么说法者在说法时,需要具备哪些心态?有听者与说者应该共同遵循的事项吗?具体是什么? [原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