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发布


  • 大德一心念,弟子某某,今请大德为八关斋戒和尚,愿大德为我做八关斋戒和尚,我依大德故,得受八关斋戒,慈悯故(三说三拜)。 [原文]

  • 对于佛陀采用的修行方法,我们都要了解,他为什么要这么做,解决的问题是什么,今天的人又该如何效仿?只有这样,学佛才会落到实处,才能真切体会到,我们经常称念的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”中,那个“本师”的深意所在。 [原文]

  • 1.何为出家;2.悉达多太子为什么要出家;3.佛陀出家的启示;出家,正是摆脱贪著、走向解脱的一种重要方式。 [原文]

  • 1. 参访仙人,修习禅定;2. 修习苦行;3. 放弃苦行,寻找通往觉悟的正道;这个道,正是解脱之道,觉醒之道。 [原文]

  • 1. 战胜魔军;2. 魔性和佛性;降魔是修行的重要环节。不仅佛陀需要降魔才能成道,包括我们每个人,也需要过关斩将,战胜魔军,才能在修行路上不断前行。 [原文]

  • 1. 修习四禅,开发三种智慧;2. 观察缘起,开启智慧;3. 观察十二缘起,开示流转及还灭的规律;佛陀对世间最大的贡献,就在于通过自身探索,找到生命的解脱之道,觉醒之道。 [原文]

  • 1. 四谛法门;2. 八正道;四谛就是“苦、集、灭、道”四种真理,这也是佛陀最初的宣教纲领。 [原文]

  • 1. 五蕴;2. 十二处;3. 中观;4. 唯识;5. 如来藏;佛法的不同宗派,看似差异甚多,其实都是为我们提供迈向解脱的不同方法。 [原文]

  • 1. 三士道;2. 解脱道和菩萨道的修行次第;八、结束语;声闻经典重点开示解脱道的修行,大乘经典重点开示菩萨道的修行。而这两类经典都有人天善法的内容,以此作为一切修行的基础。 [原文]

  • 皈依不仅是一道手续,更不是一次仪式就可大功告成的,其本身就是重要的修行方式。 [原文]

  • 一、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;二、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;三、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;四、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;皈依,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,也是远离三恶道、迈向菩提道的开端。 [原文]

  • 一、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;二、念死无常;三、念三恶道苦;四、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;皈依,必须有正当理由,这直接影响到学佛的态度和成就。 [原文]

  • 一、何为三宝;二、三宝的种类;三、内在三宝与外在三宝;真切认识三宝内涵,是修习皈依的重要前提。 [原文]

  • 一、生起皈依之心;二、依法传授皈依;三、菩提信物;皈依为学佛之始,对今后修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,故应认真对待。 [原文]

  • 一、亲近善知识;二、听闻正法;三、如理作意;四、法随法行;当我们通过皈依仪式成为佛子后,又该如何进一步修学呢? [原文]

  • 一、遮止学处;二、奉行学处;三、共同学处;皈依之后,一定要奉行相应的学处。通过守护这些学处,使自己保有皈依体,并强化三宝在内心的分量。 [原文]

  • 一、入佛子数;二、诸戒之本;三、减灭诸障;四、集广大福;五、不堕恶趣;六、人与非人不能为灾;七、随愿皆成;八、速得成佛 [原文]

  • 一、如何修习皈依;二、《仪轨》中发心的说明;三、《仪轨》中忏悔的说明;四、《仪轨》中七支供的说明;五、《仪轨》中发愿的说明;皈依修习是可深可浅的,若以至高见地修习,皈依同样是最高、最快捷的法门。 [原文]

  • 我们在选择信仰的过程中,往往迷茫困惑,患得患失;有了信仰之后,依然心无所住,游移不定。正因为如此,虽然信佛者逐年增多,社会对佛法的需求也日益增长,却没有改变整个教界信仰淡化的趋势。­也就是说,这些皈依和修学总体上是有数量而无质量的。 [原文]

  • 2005年8月,济群法师应邀前往五台山,为“清凉之旅夏令营”的营员们作开示。本次夏令营主题是“《坛经》与人生佛教”。故法师围绕《坛经》,并结合目前大力弘扬的皈依法门,就如何从皈依住持三宝到成就自性三宝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。 [原文]